【青岛广电·回澜听涛·3月18日讯】春意渐浓,“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正高规格、高频次融入青岛建设发展日常。
(相关资料图)
2月22日,市领导到市南区督导检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走访浮山所农贸市场、五四广场等,实地察看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情况;
2月26日,青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推进会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氛围营造部署会召开,为“创城”工作发出动员;
27日,市领导带队,赴李沧区督导检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前往农贸市场、深入社区,步入街头巷尾充分感受城市细节;
3月1日,青岛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召开,在会上提出要抓牢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首的九项工作;
3月5日学雷锋日,青岛更开启“学雷锋,当先锋,我与城市共提升”主题活动,志愿者们纷纷展开行动,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各区市也相继加压奋进,创城不止,以文明解锁幸福密码;
紧接着3月16日,市领导带队再赴市北区,深入医院、居民社区、道路交通路口督导检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可见在常态长效化创城路上,青岛一直没有松劲。焕新的社区、增多的便民设施、街头巷尾热心的志愿者……各个角落里的暖心细节,无不显示出城市人文关切的品格。
之所以大力“创城”、扬文明之风,是因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反映着城市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擦亮这一块“金字招牌”,是对城市品质的无言肯定,更能将吸引力成倍扩大。
更重要的是,如今追求的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的发展,人们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也要有文明幸福的精神世界。对文明的追求不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一朝一夕,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为了更多人的获得感、幸福感,青岛用持之以恒的坚守,提升城市品质、提振文明新风。
1、治理、维护,文明水平再提升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评判,看的是市容市貌、城市秩序,在这背后的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
青岛印发《青岛市“大干500天、争创文明典范城”攻坚行动方案》,确定了全面实施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市容秩序整治提升、交通秩序整治提升等12项攻坚行动。更结合自身对城市的了解以及数字赋能手段,破解城市运行中的难点堵点,向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的目标持续靠拢。
围绕创城工作,青岛将其与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相结合,在对城市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采取“标本兼治”的方式,从市容市貌到精神内涵,不停推动文明水平的提升。
如今城市多条“断头路”得以打通,重点商圈电动车行车秩序得以进一步规范,通过源头治理、动员群众等方式,小广告问题也进一步得以解决……环境清朗,秩序井然的城市面貌正呈现在你我面前。
城市更新的成果要长期发挥作用,离不开持续的跟进养护。青岛以解决民生关切为抓手,畅通民意反馈渠道,让更多人的视线交织成网,及时“捕获”每一个需要修缮改进的细节。
青岛放大平台作用,依托青岛市广播电视台《问政青岛》栏目展开“作风能力提升年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专题问政,通过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检视城市建设成果,破解市民生活中的难点堵点,以此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供助力。
大屏之外,青岛又上线“文明随手拍”平台,十大问题即拍即传,及时喊停不文明现象。平台上线24小时就收到了市民反映600条,一周新增用户6.02万人,访问量超过100万,掀起一股“流量”风潮。
2、微光汇聚,文明“破圈”传递
提升外在的目的,是滋养文明的内核。
城市文明的最终体现在于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最终的指向是市民的文明,城市风气的和谐。青岛在“创城”过程中始终坚持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持之以恒维护民生温度。对于市民的需求,城市第一时间响应回馈;而感受到这份热情的市民,也纷纷以实际行动回应城市的感召,投身于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行列。
截至目前,青岛全市注册志愿者243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1.5万余支,实施“五为”(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重点项目3695个,开展活动2.5万余次,受益人数116万余人,帮助群众解决难题8.8万余个。这些来自各个年龄层、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正用他们的积极行动擦亮“志愿之城·大爱青岛”服务品牌。
点滴小爱汇聚,让城市奏响文明强音。当文明的品质积累到一定厚度,终会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多年来,青岛这座文明的城市里,不乏更具影响力、感染力的动人事迹。它们有的受到国家表彰,还有的在互联网中广为传播获得强大声量。
来自青岛的吕文强、周岩等一百多人登上“中国好人”榜、城市连续27年第13次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一个个的荣誉记录着城市文明发展的足迹。
全网关注的“羊汤奶奶”、救助溺水游客被央视“点赞”的“蓝衣大哥”、获得3509.4万阅读量的#青岛市民接力帮助暴雨滞留教授#热搜词条,种种暖心事迹在网络舆论场中树立起文明热情的青岛形象。
文明事迹“破圈”传递,点滴平凡造就伟大。热情真诚的青岛市民就是青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真正的底气。
来源:中国文明网
3、从“文明城市”到“文明典范”
“创城”一直在路上
对文明的追求是永不停歇的过程,青岛锚定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是在“文明城市”基础之上的更高追求。
自2005年入选首届全国文明城市以来,青岛持续锻造文明品质,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列省会、副省级文明城市第4名,获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在此基础上,青岛又更进一步,定下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
由“文明城市”升格至“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目标的升级意味着文明的进步没有止境。之所以将目标“加码”,本质上是为了推动城市的内在品质持续提升。
位列青岛发展“三条线”之一的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其中就包括了市政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城市治理等多项提升文明温度的内容。在青岛着力推进的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举措也随处可见。
青岛将这些内容与城市发展规划深度结合,在城市发展建设工作中持续推进。到目前,青岛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城市提升工作,包括318个老旧小区和35个城中村改造,60个山头公园整治工作和60个口袋公园建设,查处游商浮贩2.65万处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旅馆229家,浴场、码头等地区的面貌也在逐渐改善。
根据政府新闻发布会等信息显示,2023年青岛将持续攻坚,推动84个市政项目建设,新增2万个泊位,建设改造老旧小区473个,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85个……勤耕不辍,青岛正推动城市更新与旅游品质提升等工作向深处走去,也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登上更高的阶梯。
“创城”是创建出更文明、更美好的城市,青岛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构建属于城市中所有人的美好明天。
关键词: